热线电话 15810593713

专家观点

李建臣:亦真亦幻 虚实共舞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15日  阅读次数:   次

李建臣,清华大学毕业,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博士,编审。

image.png

  虚拟与真实,是人们感知世界的两种形态。它们既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又相互依存、互为表里。


  人类对这两种形态的认识和研究历史悠久。


  4000年前,诞生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就对生命与灵魂(Atman)的存在形式和存在空间进行过深入探讨和描述。2500年前,释迦摩尼对婆罗门教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以“空”为基础的新的生命观、宇宙观和认识论,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


  与释迦摩尼同一时代,中国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老子,又提出了一个“无”的概念。他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对“无”的存在价值和重要意义的发现,开创了一个新的认知视角和精神世界,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思想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0年后,中国另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庄子,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翩翩起舞。醒来后,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于是他迷惑了:究竟是庄子在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子?实际上,庄子在这里提出了一个既充满诗意和趣味、又含义深刻的哲学命题: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对这个问题,西方智者同样做了深刻思考。2400年前,苏格拉底仰望苍穹俯瞰众生,发出了一句千秋之问:我是谁?这一巨大的问号竟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直到今天,依然见仁见智。


  那么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真实?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英国科学家霍金的回答是:我们真的无法确定。或许人类在对宇宙和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才有可能认识得更清楚一些,才有可能确定“我”和蝴蝶到底哪个是真实存在、哪个只存在于梦境之中。


image.png


  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被尊为近代科学鼻祖。他在《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中说,既然人通过意识来感知世界,既然世界万物又是间接被感知,那么这个世界,则可能是真实的,也有可能是虚幻的。笛卡尔不仅创立了坐标系,开创了解析几何,而且把“虚无”的思想、“虚拟”的理念应用于数学,开辟了“虚数”这一新领域。在一些传统数学家眼中,数字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概括和反映,而虚数则未免有些玄妙、不可思议。然而恰恰是这个难以理解的“虚数”,居然在数百年后,成为了量子力学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对论的计算工具,尤其是成为了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数字技术这些改变人类文明形态的、现代前沿科技的核心计算工具,更成为了我们此时此刻所探讨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基础计算工具!


  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说,但凡人能想象到的事物,终会变为现实。


  1935年,美国作家斯坦利·温鲍姆在他的科幻作品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戴上眼镜便可进入虚拟空间,实现既有视觉听觉、又有嗅觉触觉的全方位、沉浸式体验。33年后,美国计算机图形学之父伊凡·苏泽兰便开发出了第一台计算机图形驱动的头盔显示器。当然,当时这台仪器体积十分庞大。又过了20年,全球首款商用化的虚拟现实头盔闪亮登场,并很快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等专业领域。


  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和3D建模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作为现代前沿科技的一种集成技术,产品分辨率越来越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生态体系越来越成熟,已经开始从培育期转向成长期。今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标志着我国已进入5G商用元年。5G以其高速度(是4G的100倍)、低时延(端-端时延20毫秒)、高可靠、大连接等优势,铺就了一条高质量的数字高速路。在这条数字高速路上展开的新一轮技术变革竞赛中,虚拟现实技术产品不仅将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真实的感受,撼动手机和电视等传统屏幕的霸主地位,而且即将走向风口,通过与人工智能的组合、结合和融合,引发诸多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出版传媒业以信息传播和知识服务为己任,其业态高度依赖于载体形态和技术手段。从某种程度上看,信息传播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发展史。古巴比伦人把文字写在泥板上,古埃及人写在莎草纸上,古印度人写在贝叶上,帕珈马人写在羊皮纸上,中国人则写在甲骨或竹简上。纸张出现使竹简退出了历史舞台,激光照排让出版业告别了铅与火,而数字技术则推动信息传播业走向了“数与网”——即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新阶段。


  实际上,数字技术正在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数字文明。在这种新的文明形态下,以传统工业文明为底色而形成的社会形态、社会秩序、文明成果乃至思维方式都将面临挑战,甚至被颠覆。以产业链为标志的、传统的线性经济形态,也将逐步被无边界生存的生态经济形态所取代。大量传统行业的消失、跨界打劫以及不同业态的跨时空融合将成为常态。越是在传统工业文明形态下成熟的、完善的行业,越将面临窘境,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不仅制造业将快速向服务业蜕变,甚至传统意义上三个产业的划分原则,亦将推倒重来、重新洗牌。


  在这场文明形态大迁徙的过程中,信息传播业同样将被历史大潮所裹挟,被连根拔起、无情地抛进汹涌澎湃的历史波涛中,颠簸震荡,不知所止。于是乎,我们将不得不重新探寻自己在社会衍变的大坐标系中的位置和生存资格及生存方式,甚至不得不离开海洋走向陆地,背井离乡,去寻找新的生存家园。


image.png


  传媒业未来的家园什么样?目前还无法描绘清晰。但是从消费需求的角度看,传媒业的一些基本特征还是明确的。一、信息服务的快捷性。不管是信息的传播,还是知识的获取,空间上应该俯拾即是,时间上应该趋于即时。二、丰富性。信息服务平台应该足够宽大和深厚,内容海量花样翻新,形式多样五光十色。如果说十多年前最时髦的动词是“下载”,那么今天最常用的名词便是“云盘”。三、舒适性。传统学习方式虽然获得了知识,但常常以付出健康为代价。未来的学习不管是站着看、坐着写,还是跑着听、躺着摸,各种个性化需求都应该得到满足。四、智能性。信息服务产品不仅要有感知和互动功能,还要有深度判断和自主处理能力,善解人意,主动实现贴心服务,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伴侣等等。在建设未来家园的征程中,虚拟现实技术将以其模拟性、渲染性、交互性、沉浸感、全方位、微镜头、无死角、内部展现、个性化空间、超感官刺激体验等诸多强大而独特的功能,大大拓展和丰富人类感知能力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为我们信息传播业开辟出一片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成为信息传播百花园中最耀眼的奇葩。


  我国出版传媒业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的首例,是2008年问世的“出版+AR”小熊尼奥绘本。近年来,AR、VR、MR以及全息影像等各类相关虚拟现实技术,在出版传媒业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产品成百上千。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推出的人体解剖仿真实训VR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教学实践;北师大出版集团与梦想人科技共同打造的AR教材教辅,发行量已远超百万;青岛出版集团推出的云冈石窟VR产品,不仅完整再现石窟全貌,而且细微之处毫发毕现,可以让人们从各种角度去欣赏和感受石像艺术之美。人民教育出版社与红色地标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开发的大运河VR产品,已经进入了中小学课堂。此外,如VR新闻、VR阅读、VR书房、VR教学、VR影视、VR游戏、VR旅游等各类虚拟现实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还在不断涌现,呈迅速增长态势,正在给信息传播业带来整体性、系统性、革命性的巨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们今天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融合发展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移动媒体将进入加速发展新阶段。


  总书记讲话高屋建瓴,准确深刻,切中了时代发展脉搏,揭示了时代发展规律,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根本指针。


  面对5G即将带来的新一轮信息技术智能化浪潮,全面提升包括信息传播业在内的、文化科技创新能力,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中宣部与科技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以及中央网信办,于今年8月份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工作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同时,中宣部还首次设立了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库,力争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接下来,《国家“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即将启动。我们将组织各相关方面的力量,汇集各方面的智慧,共同规划好未来五年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改革的宏伟蓝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信息传播业的社会地位和功能不但不会动摇或削弱,反而插上了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必将化蛹成蝶,走向辉煌。因为,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传承,毕竟是人类逐步走向文明的、核心的、内在驱动力。



image.png

刘鹤副总理莅临大会致词



image.png

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大会致词


1581059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