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15810593713

专家观点

“三农”希望:依托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26日  阅读次数:   次

人物专访:刘仲华 

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

t015dd3055be214762d.jpg

乡村振兴,国之所举,民之所盼。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仲华教授发表了相关观点。

问:党的二十大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虽然“乡村产业振兴”摆在了乡村五大振兴的首位,但仍有部分人员认为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把握的问题。对此,您如何看?您认为“乡村产业振兴”有一些什么样的模式,有一些什么样的途径?

刘院士: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产业是否兴旺,决定了乡村全面振兴能否实现。我从事茶叶科学和茶叶产业研究,到过很多乡村,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不管自然资源禀赋如何,基础设施如何、资金实力如何,只要选准了优势特色产业,找准了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再贫困的乡村也能旧貌换新颜。

问:是的,湖南安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它以前是一个贫困县,但依托黑茶产业,经过10多年奋斗,逆袭成中国茶业百强县的前三强。您是如何助力安化黑茶产业振兴的呢?

刘院士:黑茶,以前是一个非常冷门的产业。与安化黑茶的结缘,首先是在知识层面的结缘,我1981年进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学习,在课本上面就有湖南黑茶的历史、文化、品类等等一些知识。但这个时候并没有真实的、面对面地了解过黑茶。在实践中接触到安化黑茶,并开始实地研究,应该要追溯到1988年,当时我是硕士研究生刚刚毕业,我的导师施兆鹏教授联合了当时的湖南农业大学分析化学专家王增盛教授,还有微生物专家温琼英教授,组成了一个黑茶研究团队,我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一批年轻人一起,开始共同参与黑茶品质形成机理项目研究。从此,我就跟安化黑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真正第一次到安化来,是2006年安化县成立茶叶协会。那个时候的安化黑茶,一派萧条,企业几乎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只有少数几个大一点的国有企业,有一些留守人员,没有什么生机。原来文化底蕴这么厚重的黑茶,那么神秘尊贵的黑茶,走到产业里面却是很残酷的现实,我心里很难受。当时的安化黑茶,不是不能看,而是看不得。这个现象,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打击,但也给了我一个动力。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率领我们的团队,在更高的层次、更深的角度、更广的领域去研究和拓展安化黑茶,把安化黑茶产业能够真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现在安化不仅早已脱贫,而且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典范,我觉得有很多的因素,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靠科技的力量改变落后乡村产业、落后乡村面貌。为了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我决心以技术创新来推动黑茶产业升级。为“产业升级”这简单的4个字,我和我的团队可以说拼尽了洪荒之力,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做探索性研究的感觉,就像是在黑夜当中摸索。出现在面前是一片迷雾旷野,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甚至不知道最后能不能做得出有价值的结果来。传统边销黑茶主要原料为粗老茶叶,茶梗多,利于“发花”。安化黑茶产业要复兴,原料就要升级。那如何让嫩度相对较好的茶叶也能发花呢?传统茯砖茶只有砖内才能发花,如何让“金花”长满茯砖茶表面?细嫩的散茶是不是也可能发花?我们从安化黑茶加工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优势微生物生长繁殖特性等基础研究入手,进而探索优势微生物(冠突散囊菌)生长繁殖的最佳环境因子与营养因子,通过不断尝试和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构建了茯砖茶“发花”的最佳温度、湿度、透气性和茶坯含水量等环境因子及营养因子体系,让嫩度相对较好的茶叶、散状黑毛茶、茯砖茶表面都发出了茂密的“金花”!产品品质提高了、质量稳定了、成本降低了,产业提质增效才有了技术支撑。

问:非常让人振奋!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有时看宣传片,对比其它地区的茶产业宣传,安化黑茶突出的就是科技、健康、生态、文化,您亲自向用户解说。您这么忙,为什么乐意参与市场推广呢?

刘院士:一个产业的兴旺,需要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从全产业链提供技术体系支撑。农业产业中,一个新的产品推出,怎样让市场接受、让消费者信赖?我觉得还是离不开科技的赋能。过去的千百年中,大家只是感觉喝黑茶对健康有益,但是说不明白为什么好。我们团队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通过科学研究的数据来阐明黑茶的健康价值,探明黑茶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回答了黑茶对人体健康是否有益?是什么成分产生的作用?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这样就有了说服力。现在安化黑茶从中国市场走到国际市场,从传统边销茶到今天的大众消费茶,健康属性成为黑茶消费群体与消费空间拓展的核心驱动力。可以说,黑茶产业为整个安化注入了活力,科技又为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现在,很多乡村的产业还存在着小、散、杂等问题,甚至有的乡村已经“空心”了,谈不上有什么产业。今天我们培育乡村产业不能过度依靠政府政策、自然资源,如果只有简单投资,没有科技赋能,这个产业就难以发展壮大,难以走出乡村、走向广阔的市场、走向未来。现在,农村怎样转到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这也是我们未来继续努力的重点。

问:无论是从事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还是从事乡村振兴产业实践,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您多年来扎根乡村一线、技术一线,不仅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而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队伍,为乡村建设输送了很多茶产业人才,为湖南的茶产业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乡村振兴的难点就在于缺人,您认为该如何加快乡村振兴产业人才的培养呢?

刘院士: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离开了产业人才,乡村产业振兴就会成为空谈。如何加快乡村振兴产业人才的培养,我认为,一是要规划先行,要结合当地产业项目的实际,做好产业人才的中、长期培养发展规划目标。二是要外引与内培相结合,构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体系,充分利用现有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本土人才留在家乡发展,广纳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创业者,积极组建招才引智园,设立创新创业人才特殊奖,让更多就业创业者投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去。三是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建立并不断完善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无论是发现人才,识别人才,还是使用人才,都要有宽阔的胸怀。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坚持用人的标准,又要不拘一格,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问:您认为当前农业领域应该重点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呢?

刘院士:要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首先要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以科技促进农业的跨越发展。重点培养创新型科技研发人才、生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会营销懂管理的经营型人才以及具有宏观理念与专业背景的产业管理、行业管理精英。不断地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县(市)合作、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推进人才培养与“三农”事业、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问:人才的成长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更离不开人才自己的努力。您从对茶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到茶学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您能谈谈您逆袭成功的原因吗?

刘院士: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一个人活着,要有使命感,这样人生才有意义。袁隆平院士有“让全天下人不再挨饿”的使命,这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有追求农业大科学家的精神和思想,要真正能够把中国的农业问题通过科学技术去突破、跨越,同时培养出一代一代的农业科技精英,服务于农业产业。

问:您认为当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刘院士:当代大学生都很幸福,他们处在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国家和他们的父辈为他们创造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学习的环境。然而,在这样背景下,不少大学生缺乏勤奋、坚持、协作、奉献四大要素。勤奋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勤奋来支撑。然而,就当下大学整体情况而言,勤奋度比较高的学生比例并不多。除了勤奋,我们还必须学会坚持。人生有很多个十字路口,然而,在做选择时,坚持必不可少。曾经我也可以选择当一名普通的老师、从事行政工作或者到世界一流的企业做研发拿高薪,但是我依然选择留在湖南农业大学,在相对艰苦的条件下继续做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什么?我的人生目标和理想是“创新中国茶,香飘全世界”,这是我奋斗的动力。只要做了适合自己的选择,就无所谓对错,而且坚持了就一定能够达到一定的境界。    

与此同时,当代大学生还要培养自己的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协作意识,才能成为团队中优秀的一员,才可能构建有强大正能量的团队;只有奉献才会赢得别人尊重,才可能形成凝聚力。所以,具有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人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本网独家专访,转载请与本网联系并标明出处

 

15810593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