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干什么”
从3个村的调研实际看,村支部书记当时分别在开会研究村内事务、在乡镇开会、在村室值班。总的看,精神面貌较好,干事有劲头,工作在状态。他们近期的主要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七是做好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灾后重建等工作。3个村扎实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排查、卡点值守和党员联户工作,宣传引导群众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完成抗洪排涝,协助农户秋收秋种,做好灾后重建和损毁路段修复。汛期东彰仪村组织人员车辆到卫河大堤参加抗洪抢险。
农村党支部书记“想干什么”
四是想把集体收入提得更高。没有集体经济支撑,支部运转就缺少保障,服务群众就缺少经济基础。西五村计划建设占地30亩、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年集体收入预计上百万元。东彰仪村为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200万元的锦昌公司田园综合体三期项目征地,发展有机蔬菜和苗木种植。
农村党支部书记“该干什么”
五是搞好乡村治理,这是公共管理职能赋予的。村支部书记处在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担负着“三零创建”、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社保医保、常态化疫情防控等工作责任。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是合法、入理、容情,尽可能做到矛盾不上交、村事在村了。同时,要开展好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新风正气。
农村党支部书记“能干什么”
调研发现,3位村支书都有谋事干事的愿望,也付出了不少努力。但村支部书记能干什么,除个人意愿和能力,也离不开其他因素,比如村庄的资源禀赋、面临的发展机遇、上级的支持、村民的主体作用、村支书个人的威望等。
一是盘活现有资源。西五村和毛庄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益低,产业结构单一。而东彰仪村离县城较近,区位条件优越,利于招商引资,集体经济收入明显高于一般村,而且还在建设新项目。经济条件不一样,村支部书记能干的事就不一样,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东彰仪村,已完成了“六化”建设;集体经济薄弱的毛庄村,连修路和绿化都要靠村民集资。
二是争取上级支持。一些项目如果没有上级规划和资金项目支持,以村里自有财力基本做不到。西五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总投资200万元,资金来源为县里申请的省专项债。毛庄村基础设施较差,镇财政本身可支配资金有限,只能承诺给予奖补性支持。东彰仪村的“六化”建设试点,是县乡政府规划的,相当部分投入由县乡财政来承担。
三是用好发展机遇。东彰仪村曾是一个脏乱差村,2017年借助全国第二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东风,较好解决了集体承包地遗留问题,清理规范了不合理合同。西五村借助城市物流产业带动,运输业得到发展。毛庄村与大多数村一样,收入途径主要靠劳务输出、打工经济。
四是激活村民主体。无论是乡村发展、乡村建设,还是乡村治理,都离不开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把村民有效组织起来,才能激发内力、凝聚合力,共建美好家园。实践证明,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乡贤捐资、社会帮扶,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路径。
五是树立自身威望。很多农村党支部书记是连选连任,一干就是十几年,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有很好的口碑,这就是威望和号召力。东彰仪村支部书记上任后,顶住压力解决了村里10多年来集体资产被侵占、低价转包等“老大难”问题,把一个落后村变成先进村。
从调研情况看,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该干什么、能干什么,大体是一致的,只是因基础条件不同、能力本领不同、工作成效不同,想做的事、能做成的事、正在做的事有所不同。综合分析3个村的调研情况,结合平时掌握了解的全省面上情况,农村党支部书记大致可分为4类。
一是引领型。这类群体综合素质高、治理能力强,所在村发展态势好、社会和谐稳定,上级党组织放心,老百姓的满意度认可度较高,是支部书记中的佼佼者,大约占全省村支部书记总数的1/4。
二是潜力型。这类群体个人素质较高,有上进心、事业心,想干事、愿干事,但由于历史和客观原因,所在村基础较差、困难较多,制约了村支部书记作用的发挥,大约占1/2。
三是守摊型。这类村支部书记缺乏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思想守旧、能力不强,上级安排的一般性工作也能干,但是标准不高,有难度的工作干不了、复杂问题解决不了,大约占1/4。
四是问题型。这类群体文化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落后,带领群众发展能力弱,各项工作滞后,本村也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尽管占比很小,但需要高度关注,及时妥善解决。
站在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稳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高度,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得更加过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锻造硬核力量,我们感到构建选优、育强、管好、用活全链条机制和工作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把好入口选准人。结合各地实际,细化任职资格条件,明确选任标准和办法,综合考虑政治素质、年龄学历、经历能力、群众口碑等物色合适人选。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河南牢牢把握有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能带好班子,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对路子,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动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正风气的“四有四带”标准,细化“九不能、六不宜”负面清单,一大批优秀党员当选农村党支部书记,“一肩挑”达99.7%。同时,积极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择优储备随时能用的充足后备力量。
二是精准培训育强人。实施新时代基层干部主题培训计划,积极推行“导师帮带制”试点,加大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理论武装和专业培训。针对不同类型村支部书记提升政治领导能力、发展集体经济能力、基层治理能力、应急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的不同需求,重点提高参训层次,优化培训方式,实行“必修+选修”,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三是提升规范管好人。坚持以管促干,强化对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全过程管理监督,研究规范“一肩挑”权力运行的具体措施,推动更好履职、发挥作用。完善履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适岗研判机制,定期分析队伍状况,对基础较差、暂时落后的潜力型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对能力不足、状态不佳的守摊型及时谈话提醒、加强教育培训,对经教育提升、限期整改后仍然不胜任不尽职的问题型责令辞职、调整撤换。
四是搭建平台激励人。通过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和实干实绩大赛、擂台比武、评先评优等方式,选树乡村振兴带头人、担当作为好书记,激励争先出彩。进一步理顺乡村组织关系,合理划分事权,为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支持。畅通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晋升录用渠道,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人选,推进考试录(聘)用乡镇(街道)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制度化,激发动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