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

实时新闻

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10省告诉你乡村振兴这么搞!

发布时间:2023年01月28日  阅读次数:   次


blob.png

2023

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近日,各省陆续发布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成果,近一年的主要工作,并且展望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和2023年目标任务和主要工作。本文汇总10省2023年乡村振兴发展要点,指明2023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只有抓住重点,才能精准发力。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



  • 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乡村振兴示范省。

  •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责任,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 大力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大以种业为重点的农业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农机研制推广一体化试点,全面提升农业设施装备化水平。

  • 全面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坚持强村与富民、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改善人居环境与优化公共服务并重,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 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牢牢把住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地改革,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让广大农民分享更多改革成果。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



  • 打响“北京优农”金字招牌。

  •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重要成果。

  • 着力打造种业之都,农业中关村建设加速推进。

  • 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60个美丽休闲乡村。

  • 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5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

  • 有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坚持以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 打造一批预制菜产业高地。

  • 实施种业振兴计划和良种工程。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

  • 积极发展直播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智慧农业,培育一大批乡土产业。

  • 梯次培育7-8个千亿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家左右,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

  • 实施片区化整体推进,打造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各30个以上。

  • 扎实推动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档升级。着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加力提效。

  • 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40万亩,整体创建一批吨粮县、吨粮镇,支持德州、聊城等有条件的市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打造沿黄"齐鲁粮仓"。

  • blob.png

2023年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



  •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城乡融合、优势互补,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增强发展均衡性。

  • 用好北京资源市场,支持石家庄、廊坊等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在环京地区谋划建设一批康养养老项目和蔬菜生产基地。

  •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严守耕地红线,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进种业振兴,强化装备支撑,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32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740亿斤以上。

  • 壮大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实施奶业、中央厨房等5个千亿级产业工程,建设衡沧高品质蔬菜等产业基地,创建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快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链条升级,支持承德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 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实施农村厕所提升工程,抓好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建设改造农村公路7000公里,新建2000个美丽乡村,加快提高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水平。

  •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实施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行动,深化“万企兴万村”,培育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致富。



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 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 启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

  • 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垦造水田5万。

  • 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 更大力度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45个县(市)帮扶协作全覆盖,做好珠三角12个县(市)产业协作工作。

2023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



  •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77万亩。

  • 粮食和油菜单产分别增长2%,3%。

  • 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增长5%。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0%左右。

  • 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2023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 培育4条超千亿级的省级重点产业链,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链主”企业。

  • 高标准推进宁锡常接合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突出抓好 22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建设。

  • 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100万亩以上。推进80万亩“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

  • 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130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新建130个绿美村庄。

blob.png



202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 建设农业强省,到2027年粮食产量提高到730亿斤以上,建成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2023年粮食产量稳定在715亿斤以上。

  • 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增收。

  • 出台数字四川建设方案,实施国家东数西算等重点工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 重点打造30个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1000个国、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树立大食物观,建设“天府森林粮库”。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推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全面起步:健全粮油生产大县奖励政策,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9500万亩以上。稳步扩种大豆油料,扩种油菜180万亩。确保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实施“天府良田”建设行动,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

  • 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新认定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省,启动“天府粮仓”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种质资源“一库多圃”保护体系。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实施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先行县、“五良融合宜机改造”示范县建设,全面推进机电提灌站建设。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体推进县建设。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持续深化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职业化试点。

  •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常态化监测和及时帮扶工作,把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提高到60%以上,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省内对口帮扶、“万企兴万村”等作用。




2023年新疆政府工作报告



  • 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新疆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建设,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抓好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

  •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以建设农业强国为引领抓好农业农村工作,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步提高粮食和油料生产能力。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

  • 促进棉花产业稳产提质增效,确保棉花产量稳定在500万吨以上。深入实施林果业提质增效工程,力争全区果品产量870万吨、蔬菜产量1600万吨。深入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力争全区肉、奶、禽蛋产量分别增长10%、9%、2%。

  •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大脱贫地区产业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blob.png


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 推动滇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 在全面推进乡村“五个振兴”上取得新突破:

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0万人以上。

2、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320万人以上。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6.5%、15%以上。

4、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70万亩以上。

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突破7000户。

6、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

7、新打造100个绿美乡镇、200个绿美村庄。

8、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到68%、60%。

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8%。

10、新改建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

11、农房抗震改造10万户以上。

12、完成400万亩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13、每个经济发展薄弱村重点培养3至5个致富带头人。


  •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上取得新突破:

1、全面完成省级以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2、培育发展昆明都市圈,加快曲靖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昆玉、昆楚、个开蒙协同发展。

3、试行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3%以上。

4、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500公顷以上。

5、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0个以上,实施城镇棚户区改造6万套。

6、新建和改造燃气、供排水等管道6000公里以上。

7、消除60%的城市黑臭水体。


并且,在1月19日全国乡村振兴局长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安排2023年重点工作。指出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稳政策、稳投入、稳就业,抓好重点工作推进,在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鲜明的质量和实效导向,统筹疫情防控与重点工作,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乡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正确处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的关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来抓,在此基础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要把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不断缩小脱贫群众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确保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高。要传承和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坚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


2023年,更要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THE END--


(本刊编辑整理,来源于网络)